上一张 下一张
上一张 下一张
魏(220年12月10日-266年2月8日,史称曹魏、魏朝)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三国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权。始于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,篡汉为魏,因承继汉朝,故具法统地位。至266年魏又被司马炎篡夺,改号为晋。
曹操受封魏公时,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,因此汉献帝封他为“魏公”建立诸侯国——魏国,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,之后又进封“魏王”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,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,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时便以“魏”为国号。又因为是曹氏政权,故史称“曹魏”,以区别于其他名“魏”的政权。
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,领土最辽阔的政权,灭蜀汉前疆域达到近300万平方千米。263年,魏军攻灭蜀汉,同年占领广州,至此曹魏疆域达到全盛,约400万平方千米。由于曹魏盘踞中原,人口为三国当中最多。期间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,对魏晋时代之政治产生深远影响。
历史
曹魏立国前,东汉已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。建安元年(196年)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,挟天子以令诸侯,迫令各地割据势力须遵奉曹操,而军事方面则选编精锐,组成一批强大的骑兵劲旅——虎豹骑,在平定中原的重要战役中屡次建功,在掌握军政的发展下开启魏晋南北朝霸府政治的先河,为后来的篡汉立魏打下了基础。200年的官渡之战后控制了中原北方地区大部分,并准备南下一举攻占全国。
由于曹军未适应到南方的地理环境,在水土不服,天气陡转等因素下,所以于在208年的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与刘备的南方联军,退守北方。由于曹军所伤多为原刘表麾下水军与降军,因此孙刘势力亦无法撼动曹操政权。由于曹操年事已高,于是终其一生只控制了中原一带。其后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,打破了汉高祖所订的白马之盟,220年,曹操去世后由次子曹丕袭位。
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,篡汉为帝,定国号魏,并定都洛阳(或称曹魏五都),曹魏正式建立。曹操虽未称帝,但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(庙号太祖)。汉中王刘备于221年在成都自立为帝,国号汉,史称蜀汉。最后孙权也于229年在建业称帝国号吴,至此三国正式形成。
魏文帝曹丕称帝七年就去世。曹丕死后,长子曹叡即位,为魏明帝。曹魏朝廷此时分为两大派,一是以曹真和曹休为主的曹氏一族、二是以司马懿世家和贾逵世家为主的新势力,日渐形成严重的对立,埋下日后的高平陵之变的种子。而夏侯惇和夏侯渊死后,夏侯世家人才能力没落,渐渐远离权势。导致司马世家势力庞大,夏侯世家无法抗衡,日后高平陵之变的发生后,夏侯世家遭流放边境,或投降蜀汉。
曹操出身寒族,且与阉宦有关,不以儒学为务,与当时的豪族、士大夫不同。曹操曾下“求才三令”,强调重才不重德,并以法家之术为治,要摧破豪族的儒学。曹操为一代枭雄,不仅得到众多寒族人才支持,也得到部分豪族士大夫支持,如荀彧、荀攸。荀彧更为曹操引进不少士大夫阶层的人才。官渡之战,曹胜袁败,士大夫豪族不得不暂时忍耐屈服,却伺机恢复。终于他们支持出身士族的司马懿,向曹氏夺回政权。
曹魏都是在与蜀汉、孙吴的战事中度过,如蜀汉的诸葛亮发动多次北伐攻打魏国,曹叡多次力拒来犯守护国土。太傅司马懿在诸葛亮北伐战事中立下不少战功,在曹魏的政治地位渐渐提升,直至高平陵之变,司马懿利用兵变,铲除了曹家宗室的曹爽,导致夏侯霸投靠蜀汉,后其子司马师在政治斗争中又铲除了夏侯家的夏侯玄,司马氏家族权倾全朝成为新的霸府,司马师、司马昭兄弟成为朝廷中最有权势的朝臣,能擅自废立皇帝。曹魏立国以来宗室受到限制,大部分实际上被囚禁在邺城,故无法反抗司马氏。驻守扬州的地方军事长官王凌(司马懿时期)、毌丘俭(司马师时期)、诸葛诞(司马昭时期)先后起兵反抗司马氏,后两者还联合孙吴为外援,但皆败亡。魏帝曹髦不甘司马氏威胁自己帝位,亲自攻打司马昭,司马昭命令亲信贾充派成济弑害曹髦,事后仅成济被处死,而司马氏家族则没受牵连,因此曹魏于此时名存实亡。
随着蜀汉国力日下,263年魏国司马氏展开攻汉计划,派遣锺会、邓艾、诸葛绪等等攻汉,结果汉后主刘禅请降,蜀汉亡国,随后司马昭便平定由锺会、姜维、刘璿等等蜀汉残党与部分锺会势力所发起的锺会之乱。后司马昭死,其子司马炎袭封晋王、承相国位,后于265年篡魏自立,国号晋,曹魏灭亡。
曹奂及后人被封为陈留王,在晋朝受到很高的待遇,陈留王国历经4朝,经西晋、东晋、刘宋,一直传至南朝南齐,国祚之长在历史上实为罕见。
军事
曹魏于曹操死前,兵力约30-45万《来源?》。曹操死后,曹丕滥兵用战,兴建修房,死了不少的精兵,据当时的史书记载,兵力约13-16万,为曹魏的低落时期。《来源?》到了曹叡统治,由于推动多子政策,兵力大增到40-47万。《来源?》司马家族主政后,约到60-65万,为最高峰。《来源?》
文化
曹魏虽然是以军事起家,但曹魏一族在文学上具有相当成就,如曹操和其子曹丕和曹植都擅于写诗,时称三曹,后世又称建安文学。后期君主也颇有艺术造诣,如曹操其孙曹叡擅长诗赋;曹髦擅长诗文、绘画,被誉为才子。
经济
魏、汉、吴三国中以曹操最重视农业(用毛玠兵农合一之策),其中以曹魏人口最多,屯田垦荒的面积最广。
曹魏重视农业的另一实证,是其大力兴修水利,其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在三国中首屈一指。如233年,关中一带辟建渠道,兴修水库,一举改造三千多顷盐碱地,所获使国库大为充实。再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,其成果使粮食产量倍增。
诸葛亮北伐时期对曹魏的经济影响甚是巨大,从辛毗、杨阜的奏章中,不止一次提到诸葛亮北伐造成的经济困难。
藩王
曹魏对藩王监视防范,藩王们求为百姓而不可得,后大多被囚禁于邺城。曹叡及后来的执政大臣曹爽先后拒绝曹植、曹冏任用宗室的建议,终于使得后来皇权旁落司马氏之手时曹魏诸王几乎无力反抗。
司马炎建立晋朝后,立即解除对曹氏族人的禁锢,同时因为吸取曹魏的教训而大封宗室为实权藩王委以重任,导致了后来的八王之乱。
行政区域
下表为262年曹魏的州郡设置数目。共领州十二,郡国八十七,县国
幽州
范阳郡、代郡、渔阳郡、右北平郡、辽西郡、乐浪郡
上谷郡、燕国、昌黎郡、玄菟郡、辽东郡、带方郡
冀州
魏郡,西汉置郡。领县九
(邺县(郡治。北京)、魏县、斥丘县、安阳县、荡阴县、内黄县、黎阳县、繁阳县、阴安县)
阳平郡、广平郡、清河郡、钜鹿郡、赵国、常山郡、安平郡
平原郡、乐陵国、河间郡、渤海郡、中山国
青州
城阳郡、东莱郡、北海国、齐国、乐安郡、济南国
并州
上党郡、西河郡、太原郡、乐平郡、新兴郡、雁门郡
兖州
泰山郡、济北国、东平国、东郡、任城郡、山阳郡、济阴郡、陈留国
徐州
东莞郡、琅琊国、东海国、广陵郡、下邳郡、彭城国
司州
原汉司隶校尉部,曹魏黄初元年改为司州。领郡国五、县国七十
河南尹,西汉置郡。领县二十四
洛阳县(州治。郡治。中京)、河南县、巩县、河阴县、成皋县、缑氏县、阳城县、新城县、陆浑县、梁县、阳翟县、荥阳县、京县、密县、卷县、阳武县、苑陵县、中牟县、开封县、原武县、新郑县、偃师县、平县、谷城县
弘农郡,西汉置郡。领县八
弘农县(郡治)、湖县、陕县、宜阳县、黾池县、华阴县、卢氏县、新安县
河内郡,西汉置郡。领县十六
汲县、共县、林虑县、获嘉县、修武县、野王县、州县、怀县(郡治)、平皋县、河阳县、沁水县、轵县、山阳县、温县、朝歌县、武德县
河东郡,西汉置郡。领县十一
安邑县(郡治)、东垣县、汾阴县、大阳县、解县、蒲板县、河北县、濩泽县、端氏县、闻喜县、猗氏县
平阳郡,曹魏黄初元年分河东郡置。领县十一
平阳县(郡治)、杨县、永安县、浦子县、狐讘县、襄陵县、绛邑县、临汾县、北屈县、皮氏县
雍州
京兆郡长安县(州治。郡治。西京)、冯翊郡、扶风郡、北地郡、新平郡、安定郡、广魏郡、天水郡、南安郡、陇西郡
凉州
武威郡、金城郡、西平郡、张掖郡、酒泉郡、西海郡、敦煌郡
豫州
领郡国九、县国八十八
陈郡,西汉置郡。领县六
陈县(郡治)、武平县、柘县、阳夏县、扶乐县、长平县
颍川郡,秦置郡。领县十五
许昌县(郡治。汉许县。南京)、长社县、颍阴县、颍阳县、临颍县、郾县、鄢陵县、新汲县、襄城县、繁昌县、郏县、定陵县、昆阳县、舞阳县、父城县
汝南郡,西汉置郡。领县二十九
新息县(郡治)、新阳县、安城县(州治)、慎县、朗陵县、阳安县、上蔡县、平舆县、定颍县、灈阳县、南顿县、汝阳县、吴房县、西平县、□强县、召陵县、西华县、宜春县、新蔡县、褒信县、原鹿县、富波县、固始县、汝阴县、项县、汝南县、安阳县、鲖阳县、慎阳县
梁国,西汉置郡。领县七
睢阳县(郡治)、蒙县、虞县、下邑县、宁陵县、鄢县、砀县
沛国,西汉置郡。领县四
沛县(郡治)、丰国、杼秋县、公丘县
谯郡,曹魏时分沛国置。领县十四
谯县(郡治,东京)、相县、萧县、酂县、山桑县、龙亢县、蕲县、苦县、宋县、符离县、汶县、虹县、轾县、竹邑县
鲁郡,西汉置郡。领县五
鲁县(郡治)、卞县、邹县、番县、薛县
弋阳郡,曹魏置郡。领县四
西阳县、轪县、期思县、弋阳县(郡治)
安丰郡,曹魏置郡。领县四
安风县(郡治)、雩娄县、安丰县、蓼县
扬州
领郡国二、县国十二
淮南郡,秦置郡。领县七
寿春县(州治)、成德县、下蔡县、义城县、西曲阳县、平阿县、合肥县(郡治)
庐江郡,西汉置郡。统县三
六安县(郡治)、阳泉县、博安县、神木县
荆州
江夏郡,上昶县、六黄县,
襄阳郡, 襄阳县(郡治、州治)、当阳县、汉津县
新城郡,房陵县(郡治)
南阳郡,宛县(郡治)、穰县、鲁阳县、邓县
南乡郡,顺阳县(郡治)
上庸郡,上庸县(郡治)
魏兴郡,西城县(郡治)
章陵郡,新野县、义阳县